摘要如何解读郎平这种“走到哪里哪里就发光”的现象,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吴长龄敢为天下先、独出心裁提出的“郎平现象”的高屋建瓴论述,一时间引起圈内外极大轰动。
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吴长龄
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,中国女排以惊人的表现夺取冠军,主教练郎平被认为是女排获得奥运金牌的核心人物。回顾郎导的执教生涯,无论是两次执教中国队,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执教美国队,都取得了佳绩。实践证明,郎导的带队水平、执教能力在当今世界排坛是一流的。如何解读郎平这种“走到哪里哪里就发光”的现象,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吴长龄 敢为天下先、独出心裁提出的“郎平现象”的高屋建瓴论述,一时间引起圈内外极大轰动。
吴长龄书记在谈到“郎平现象”时说,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,中国女排输给日本队,止步8强。2013年4月,郎平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,早已功成名就的郎导,受命于危难之际,主动请缨,义不容辞地接过这副重担。“铁榔头”的回归,使中国女排有了“主心骨”。
短短3年多时间,在郎导的率领下,中国女排东山再起:2014年世锦赛亚军,2015年世界杯夺冠,如今又在里约奥运会登顶。郎平,13亿中国人的“女神”!“郎平现象”,女排精神在新时期最好的诠释!
团队团结,进取争胜,永不言败,敢为人先
回望女排里约之旅,犹如坐过山车般地刺激。小组赛勉强出线,不被外界看好。但国人没有埋怨,不离不弃。到了淘汰赛阶段,女排姑娘们逆转两届奥运会冠军且是“东道主”的巴西,半决赛淘汰荷兰,一鼓作气“拿下”塞尔维亚。
表现慢热但发挥越来越好的队伍战斗力惊人,国人为之兴奋,世界为之震撼!
中国女排在郎平的指挥下,大家拧成一股绳,敢打敢拼。失误了,大家没有互相指责,而是互相加油鼓劲,“输球大家一起扛”;得分了,郎导告诉大家要更加冷静,不到最后决不放松!
和东道主巴西队的那场比赛至关重要。郎导在准备会上对姑娘们说:“咬一口是一口,反正不能让巴西轻松过了中国这一关。”
正是靠这股韧劲,这股拼劲, 该亮剑时必亮剑,该出手时就出手,狭路相逢勇者胜,中国女排姑娘们笑到了最后。
既学欧美的高,又仿日韩的快,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,形成了有中国女排独有的“高快结合、灵活多变”的战术体系。训练管理与国际接轨,郎导的国际团队里有从美国聘用的高水平体能教练。
郎导带领女排,很快就帮助姑娘们重新树立了信心。她的队伍是一个有机整体,能够有效执行不断调整的战术,每个队员在队中都不可或缺。战局一旦出现困难,郎导知人善任,换人、换战术,马上扭转局面。这是郎导的神奇之处。
中国女排既继承了老女排快速多变的优良传统,“短平快”让人由衷赞叹;又跟上了欧美排坛的“高大化”趋势,网前防守好,把后攻作为战术体系的有机组合,双主接应“立体三角”也已经逐渐建立。中国女排甚至也学习了亚洲日韩的长处:作风顽强,防守好,注重技战术细节。
在郎导的团队当中,有两个老外,是郎平从美国聘来的医疗师和体能教练,他们用现代化运动生物力学、医学康复手段,对每个队员进行动态的监测,做好训练和赛后恢复。郎导说,他们在核心力量上的训练,有自己独到的一套。在这方面,美国、德国处于领先地位。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,就要吸收借鉴最先进的训练理念。
善于发现培养新人,敢于大胆使用新人,是郎导执教一大亮点。队伍充满活力,使对手琢磨不透,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。
青春意味着新锐、朝气。在郎导的队伍里,过去3年发现了3个新人,2013年的朱婷,2014年的袁心玥,2015年的张常宁。这3名球员平均年龄不到21岁,但实力和潜力却已经到了世界前茅,被大家称为“朱袁张”。这次征战里约奥运,在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时,又是郎平,大胆使用刘晓彤、龚翔宇。两名小将登场之后,果然不负郎导厚望,带来了一场“青春风暴”。另外,队伍的替补和主力之间实力差别不大,全队皆兵,人人上场能得分,让对手难以“吃透”。
谈论中国女排这个光荣团队,不能不提到赖亚文。她从1999年起,先后辅佐主教练胡进、陈忠和、蔡斌、俞觉敏,到现在的郎平,亲眼见证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的全过程。“五朝元老”赖亚文,自称已“嫁给排球”,她了解中国女排队史,了解对手情况,了解每个队员的特点,她是球队的“大管家”“参谋长”,是队员的严师、好大姐。
吴长龄书记提出的“郎平现象”这一观点,昨日在国内各大网站引起强烈反响,许多社会学家在谈到这一观点时说,“郎平现象”已经超出体育范畴,应当成为中国一个重大课题进行研究, 让她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践中,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标签:女排中国吴长龄里约西安郎平郎导
评论